一、兩大龍頭齊傳捷報,產業活力持續迸發
近日,廣州南沙半導體產業再添重磅利好:扎根18 年的晶科電子披露 2025 年中期報告,上半年營收 11.13 億元,新型顯示業務同比勁增 30.3%;芯粵能則完成約 10 億元 A 輪融資,其車規級 SiC 芯片已規模化上車,兩大企業突破為區域產業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作為粵港科技合作典范,晶科電子從2006 年十幾人團隊,成長為業務覆蓋 20 國、員工超 2000 人的行業領軍者,倒裝 LED 芯片技術打破歐美壟斷,供貨 TCL、三星。2025 年上半年,其 “LED+” 戰略成效顯著,汽車智能視覺營收 4.19 億元(占比 37.6%),MiniLED 產線擴建與技術突破助推新型顯示高增長。“南沙‘強芯九條’與產業鏈配套,讓我們能聚焦創新穿越周期。” 董事長肖國偉說。
芯粵能的快速崛起則展現南沙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布局深度。作為廣東“強芯工程” 重大項目,這家成立僅 4 年的企業已建成全球領先的碳化硅產線,一期 24 萬片 6 英寸晶圓產能可滿足百萬輛新能源車需求,與芯聚能協同實現 “芯片設計 - 整車驗證” 全鏈條自主可控。此次 A 輪融資由粵財基金、國投創業聯合領投,資金將加速產能爬坡與市場開拓,其自主研發的溝槽 MOSFET 工藝平臺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新能源汽車高壓快充提供核心支撐。
二、全鏈生態日趨完善,
企業的蓬勃發展,源于南沙精心構建的半導體產業生態體系。作為廣州半導體產業“一核兩極多點” 布局中的核心增長極,南沙已形成 “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鏈 + 產業園區 + 專項政策 + 投資基金” 的 “4 個 1” 發展體系。在萬頃沙集成電路產業園,南砂晶圓、芯粵能、芯聚能等企業沿 “芯片一條街” 依次布局,構建起國內首個寬禁帶半導體全產業鏈基地。2025 年 1-8 月,南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 53.5%,展現強勁增長動能。
政策與創新資源的持續注入更筑牢發展根基。《廣州市南沙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 年)》明確提出,到 2028 年產業總產值突破 300 億元、從業人員超 1.5 萬人的目標。從霍英東基金早年對晶科電子的關鍵扶持,到如今省集成電路基金等國資平臺聚焦芯粵能等龍頭企業,南沙已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體系。
三、產城融合筑基,
高端產業的集聚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的硬核支撐。南沙以萬頃沙芯動力科技城為核心載體,打造適配半導體產業需求的專業化園區配套,目前已建成 22 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同步規劃建設分布式能源站、專用危化品倉庫及符合環保標準的污廢處理系統,全力滿足半導體產業對能源穩定性、環保合規性的嚴苛要求。后續還將配套酒店、人才公寓、政務服務站等生活服務設施,實現 “生產、生活、休閑” 一體化發展,讓企業安心扎根、人才舒心創業。
高效協同的服務機制更成為產業發展的“加速器”。萬頃沙集成電路產業園開發指揮部通過每周常規例會、專題協調會等機制,已成功解決 36 個制約園區發展的關鍵堵點問題。鎮上成立的招商引資工作指揮部下設六個專項小組,形成從項目研判、引進到落地的全方位閉環保障,為企業提供 “一對一” 專員服務,助力項目實現 “早拿地、早開工、早投產”。在招商端,南沙創新推行 “掃樓 + 掃展” 常態化機制,2025 年以來招商團隊已 “走出去” 39 次,對接企業超 650 家,成功收獲一批高質量產業線索,這種 “主動出擊” 的招商態度與 “全周期護航” 的服務理念,讓南沙成為半導體企業的優選之地。
四、錨定灣區核心,
如今的南沙,正以“2+5+2” 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抓手,將半導體產業打造成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通過五大策略加速產業升級。依托大灣區資源稟賦,南沙 “協同港澳” 的優勢持續釋放:晶科電子分享技術突圍經驗,芯粵能聯合港澳高校攻關核心工藝,推動 “港澳服務 + 南沙制造” 模式落地生根。更令人振奮的是,領為視覺總部項目將串聯起萬頃沙片區企業,構建從襯底材料到智能視覺應用的完整產業鏈,讓南沙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生態愈發堅實。
18 年堅守與 4 年騰飛的對比,“芯片一條街” 到產業高地的蛻變,背后是國家級戰略的精準賦能與市場活力的充分涌流。2025 年 1-8 月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 53.5% 的亮眼數據,印證著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當領為視覺等重大項目 2026 年陸續投產,當芯粵能產能穩步攀升,南沙向著 2028 年 300 億元產值目標的步伐愈發堅定。這片熱土上的 “芯” 力量,正以開放姿態整合全球資源,用自主創新筑牢產業根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