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由張江高科和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智庫芯謀研究共同主辦,上海IC基金協辦的第10期“芯片大家說I Say IC”產業沙龍在張江大廈舉行。本次沙龍的重磅嘉賓是上海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芯聯芯”)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薇玲女士,演講主題為《IP硅驗證對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性》。本次沙龍吸引了三星電子、上海IC基金、中天恒星、芯原微電子、芯鑫租賃、浪潮集團等公司的大咖參與。
數據顯示,在中國大陸市場,2020年大陸IC公司僅占全球IC市場的5%,還存在巨大潛力。此外,在半導體市場占有率上,中國大陸EDA、IP公司的市占率都低于1%,這些也是未來值得投資的地方。
從IP企業排行榜來看,Arm在2020年占據了41%的市場份額,第二名新思占比為19.2%,Cadence為6.0%。隨后便是imagination的2.7%,CEVA的2.2%……哪怕是前十大企業,頭部的幾家也幾乎呈現壟斷之姿。IP是集成電路行業的靈魂,是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痛點與轉機。
而IP需要經過時間和客戶錘煉。只有經歷過硅驗證的產品才叫IP,否則就是小白鼠。如今,國內做IC就像堆積木,90%的IP是現成的,只需堆在一起即可,但如果其中只要有一個IP存在問題,整個芯片都會遭受影響。
何薇玲表示,CPU IP是國內產業的短板。縱觀CPU歷史,我們經歷了英特爾時代和Arm時代,當下國內正是自主可控IP的市場機會。做CPU IP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CPU IP占整個IP的市場比例最高,市場容量足夠大。數據顯示,在整個IP市場的排行榜中,CPU IP的占比達到35.4%,占比最大。排第二的Interface為23.2%,GPU為10.5%。表明整個CPU的市場空間大,機遇大。在未來,極大可能會成為中國千億市值的IP。
摩爾定律到達極限,RSIC卻大有可為。摩爾定律在2005年時,就開始達到極限,CPU性能的提升明顯放緩,7nm的延期讓英特爾股價大跌。此時,RISC(精簡指令集)的成長超過CISC(復雜指令集)。只有少部分種類的產品需要最先進的工藝,先進工藝投入成本高,風險大。而RISC仍然是一片藍海,下游終端需求量非常大。
國內市場需求旺盛,CPU仍然是一片藍海。何薇玲從汽車需求量上解讀了市場需求,尤其是在國家碳達峰的行動方案的目標上,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此外,還有小音箱、掃地機器人、電視機等日常眾多應用領域的機遇。
“不管黑貓白貓,能服務好客戶的就是好貓。”何薇玲認為,只有經歷了客戶錘煉的產品才是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才有價值。據悉,芯聯芯的MIPS授權在今年12月31日將完成1億5千萬顆的授權,明年有望破兩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