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印發,深中通道、南沙聯絡線陸續通車,南沙站開建在即……,廣州南沙,正快速從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蝶變為大灣區功能樞紐中心。
國家戰略地位不斷躍升
2002年,廣州南沙大開發的序幕正式拉開。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賦予廣州南沙以打造“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的歷史使命。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賦予廣州南沙以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新定位及多項重磅財稅政策。
近年來,廣州南沙在國家、省、市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三區一中心”(國家新區、廣東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的發展新格局逐漸形成。
2024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開通。自通車試運營以來,深中通道不斷迎來通行高峰,開通僅118天車流總量累計破1000萬車次,日均車流量超8萬車次。
2024年10月,連接深中通道與南中高速主線的南沙聯絡線(簡稱“南沙聯絡線”)正式通車。自此,深圳與廣州這兩大城市首度在陸路實現直連,從廣州南沙到深圳前海行車時間大幅縮短至20分鐘以內,到中山城區的行車時間大幅縮短至15分鐘以內。
2024年6月,南沙站站房配套工程正式獲批,南沙站一期開建在即,擬2028年3月全面運營通車。展望遠期,南沙站遠期規劃為14臺29線,比肩廣州南站(15臺28線),超越白云站(11臺24線),規劃引入南沙港鐵路、深茂鐵路、廣中珠澳高鐵、肇順南城際、中南虎城際,貫穿地鐵18號線、15號線和4號線復線。建成后,將實現1小時有效通達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等大灣區主要城市。
廣州南沙正在從大灣區幾何中心轉換為大灣區交通中心,加速成為名副其實的“灣區之心”,占據粵港澳大灣區“C位”。
近年來,攜手港澳,廣州南沙在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與香港攜手成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建立與港澳常態化綠色金融合作機制等,金融業對外開放逐漸擴大。大灣區科學論壇、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等舉行,國際交往新平臺逐步增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政策指導,成立至今已吸引超百家專業服務機構進駐,為超百家企業提供咨詢對接服務。自2022年起,廣州南沙與芯謀研究聯合舉辦“IC NANSHA”會議,活動本著高起點、高層次、高規格的要求,已連續舉辦三屆,已成為大灣區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產業環節最豐富的市場化盛會,已成為國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產業論壇品牌。
“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廣州南沙正書寫加速打造對外開放門戶新篇章,開放能級不斷提升。
“南方有沙,是為南沙”。在緊鄰深中通道南沙聯絡線的萬頃沙鎮,一個總面積2平方公里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園正加速成形。芯粵能、芯聚能、晶科電子連接著長三角、大灣區的汽車半導體產業鏈,碳化硅襯底廠商南砂晶圓連接著中山制晶基地等。距離產業園不遠的數字谷還規劃了8平方公里用于建設集成電路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集聚區。
2024年11月,《廣州市南沙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年)》印發,明確發展定位為廣州市特色工藝半導體產業集聚區、粵港澳大灣區汽車芯片創新發展引領區和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重要承載區,提出到2028年,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等目標。
為加快建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廣州南沙已形成一條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鏈鏈條、一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園、一項“強芯九條”政策、一個省集成電路分線投資基金在內的“4個1”產業發展體系,形成“芯芯”向榮發展態勢。
未來,廣州南沙將持續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緊密的融合驅動發展,加快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功能樞紐中心。
廣州南沙,未來可期!